“界”这个字有很多意义。其中最基本的一个意义是界限。可以说,“界”这个字贯穿人类的历史,还将一直延续,参与人类的未来。
“有界”是指有界限。什么东西是有界限的呢?几乎一切。我的英语老师总说:“Our time is limited.”诚然,在高考的语境下,我们的时间确实是“被限制的”,然而,把“时间”放置到人生甚至人类文明的大框架下来看,我们的时间也是被限制的。没有一个人可以永恒的活着。
没有一个文明可以永世长存。甚至连宇宙本身也有一个年龄和尽头。在时间上,我们是受限的。在空间上也是如此。地球是一个空间的限制。没有装备精良的太空船,我们不可能脱离大气层活着。
人类发射的距地球最远的探测器也只是在太阳系的边缘。可观测的宇宙受光速的限制。宇宙的空间虽然是膨胀着的,但是仍有一个边界。
从宇宙的边缘收回目光,来看看我们的生活吧。前几日教育部发行了针对未成年人玩游戏的限制令,这是一种“界”。法律法规也是一种“界”。甚至高考本身也是一种“界”,因为在你准备高考的这段时间里不能做别的事情。似乎我们生活在“有界”的世界之中。
那么有没有“无界”的地方呢?我们常说“学海无涯,科学无界”。试想,人们试图给大自然的种种现象找到一个永恒的规律,难道不是试图寻找“没有使用界限”的自然法则吗?
古希腊的哲人们追求那些永恒的理念;中世纪的基督教神学,不都是试图在有界的世界中寻找一个可以打破时间、空间限制的存在吗?几百年来,无数的仁人志士为了追求独立和民主,不也是拼劲一切力量打破一切界限,冲破一切藩篱吗?人类虽寓于有界之中,却无时无刻不追求着那些无界的事物。
有人会说,“无界”过于理想,真正的生活是在“有界”之中的。然而即使在有界之中,人类也企盼达到“无界”的境界。庄子渴望在现实世界中达到“无所待”的境界,孔子终身为仁为礼终于达到“从心所欲不逾矩”的高度。
那借着大风飞上九天的大鹏和在沂水边歌咏而回的少年和长者,无不是在有界中追求无界的范本。自古而今,中国的读书人一面在“有界”的庙堂之上,追求着“致君尧舜上,再使风俗淳”,一面在“无界”的江湖之远,努力让自己的思想与人格达到“物与我皆无穷”的超越。
没错,追根究底,追本溯源,我们终究是生活在充满了“有界”的条条框框中的现实世界中的。然而,是对“无界”的追求让我们从树上走了下来,从猿猴变成智人;是对于“无界”的永恒之美的追求让我们发展出了数学;是对于无限时间和“无界”空间的向往让我们即使囿于暗淡蓝点之上,仍然胸怀整个宇宙。
在“有界”之中,这是人类的可悲之处;于“有界”之中不断地向“无界”中求索,这是人类的伟大之处。(文/晓隙尘飞)
还没有评论,来说两句吧...