正所谓“世间并非非黑即白,而是一道精致的灰。”我们渴望正义与光明,厌恶邪恶与黑暗,于是希望将这个世界划分为对错两半。可这世界不同于数学题目,并不总是那么对错分明——人们拥有着不一样的灵魂,但终究逃不开七情六欲。
于是正直的人不能保证自己永远问心无愧;邪恶的人也不一定毫无人性。而当这矛盾的人们行走在大街小巷上时,便形成了这将我们包围的灰色的社会。
日复一日,他人的言谈举止,未必是我们心中的正确,也未必是我们心中的错误。我们作为这个社会的一份子,永远无法从这个邪正并不分明的环境挣脱。在这个迷雾缭绕的混沌当中,你又当如何选择?
我想,这就是忍耐与宽容的意义:不锋芒毕露,过于尖锐,只会伤害到身边的人;不释放光耀,过于耀眼,只会引来他人的侧目。不露锋芒,收敛光耀,即使拥有一束光,也将它妥善保存,不必让它大发光彩。对他人的过错,多一些忍耐。
或许会有人说,这岂不是与世俗同流合污吗?其实不然。
忍让,并非忍气吞声,一味退让,而是不因周遭变化而动摇自己的信念,在混沌当中,即使这世界并不如自己所意,也依旧能够充满希望的继续生活;即使“众人皆醉我独醒”也能够忍受孤独,守住心中道义。
宽容,也不是不辨黑白,一叶障目。而是对繁琐的小事多一份理解与体谅。人心的容量有限,过度的愤怒与失望,除了伤害自己别无用处。而宽容如同一个心灵的筛子,将多余的情绪舍去,留下从存有价值的经历。
最耀眼夺目的,并非纤尘不染的光彩——那不过涉世未深罢了——而是即使沾染污秽,混同尘世,也依旧不曾暗淡的光芒。
心中的道义,不必向这个世界证明;对善恶是非的评价,不必寄托于言语之中。混沌当中,赞扬正义而理解过错,为光明而喜但不为昏暗而优。如那盛开的莲,不去抱怨淤泥,不去感慨艰辛,不去显示品格。沉默地忍耐,沉默地宽容,然后沉默地绽放。(文/如冰)
还没有评论,来说两句吧...