“如果你不出去走走,你就会以为这就是全世界,”《天堂电影院》的话可谓切中肯綮,若不放开眼界,你的世界便如同深井,暗无天日。
狭小的天井,角落的一隅,无不束缚着我们的思想。我们借“时间不够”“内卷严重”这一“梭麻”将自己禁锢在密闭的房间中,只知应试,不见天日。
世界之大,风物之长,宜放眼量。“只有在变动中,才能寻得自我的均衡。”为圆夙愿,司马迁忍辱负重著《史记》;为下山求学,陆羽弃佛从文发扬茶艺文化;林书豪艰难复健,不拘于当下安逸,坚持与命运较量。正因为他们有长远的眼光,看得见远方,也看得见未来,才能凭实干让梦想落地开花。
减少抱怨,活在当下,可少愁眉。“高级的情感,最终成为精神和意识;低级的情感,只能沦为脾气和情绪。”任何情感都是人的主观意识,而高低取决于选择。
王洛宾被冤入狱二十载,用血和泪写出了几百首囚歌,谱写了生命华美的乐曲;羽生结弦不惧伤痛,勤恳追梦,终成冰上传奇。他们懂得如何将命运的曲折转化为高级的情感,再凭着这样的精神跨过横亘在前进路上的沟沟坎坎。
在放出眼光的同时,也要踩实脚下的大地。“人生不止眼前的苟且,还有远方和田野”,这句广为流传的歌词,在我看来却是好高骛远。把眼下的生活定义为“苟且”,将自己禁锢在“远方”的藩篱之中,终会像羽翼未丰的鸟在飞翔的半路被树枝拦截。并非我们每一个人都能谔谔于现世,踩实当下或许能让生命更有力。
揆诸当下,李娜追随偶像步伐,凭斗志熬过一路风霜雪雨,终圆梦于网球名人堂;贫穷女孩王心仪考入北大,从卑微处汲取生命的养分。我辈也应时刻牢记:世界之大,风物之长,宜放眼量。
在大众传媒高度发达的时代,我们在网络上抱怨自己的不顺,羡慕别人的能力,殊不知自己灵魂的特殊性也随之慢慢消解。在这样一个理想缺位的时代,更应努力充盈自己,不仅为了当下,更是为了远方。
不记恨,将情感转化成高级的意识和精神。
眺望远方,只记雪雨纷纷。(文/亥久)
还没有评论,来说两句吧...