自卑是一块碑,寂寂立在那里,警示着自己,那是过去。自信是一封信,用这一生相送,鼓舞着我们,未来可期。
自信还是自卑?这两个看似截然不同的词,决定了我们踽踽独行于人世间的姿态。有人自信昂扬,勇敢面对生活的一切,发自内心地耕耘,面带微笑地收获。有人自卑颓丧,将眼前之所见皆化为无底深渊,叫苦连天地工作,永远抱怨着结果。
探其本质,其实没有人是真正愿意自卑的,但两种人生态度的不同,究竟从何而来呢?在此,我认为自卑与自信在根本上有着相通之处。即,它们都是从相对而来,终于绝对,并自此影响一个人的一生。
一个尚且在咿呀学语的孩童,要他提及自己的人生观,是自信还是自卑,这显然是荒谬的,因为他从未对这个世界产生过思考。我们往往是在经历了一些触及自己内心深处的事之后,才察觉出了自己各方面的优劣,继而对自己的行动做出改变。以一个小县城里的普通女学生为例,与天生就生在北上广大别墅里的孩子们相比,她不富裕,也不算很漂亮,没有开阔的眼界,清北已是望尘莫及,更没有资格出国留学,她应当是自卑的。但与那些战争地区的孤儿们相比,她一直能够得到父母的关爱,并且身体健康,生活稳定,她应当是很自信的。知道这一类的相对差距,就会对一个人产生最初的影响。
但在明白了这些差距之后,如何掌控自己的人生,就要看自己的心态倾向了,这一步就是绝对的。现实生活中,有人锦衣玉食,却选择自己结束自己的生命。有人身患残疾,却仍乐观向上,想着如何帮助别人,奉献自己。君可见张定宇身患渐冻症,仍冲锋在抗疫一线;君可见郭琳琳被命运束缚双腿,用双手举起未来;君可见张桂梅指关节贴满膏药,用粉笔指引山区女孩儿们的前路。他们都不是天生优越的,都承受着痛苦,但他们行得稳,走得正,发掘到了自己人生最大的价值,并惠及他人,他们是最自信的人。
由于相对性,我们都会有自卑或是自信的情绪存在。由于绝对性,我们会用一种固定眼光来审视生活。反过来,自卑就一无是处吗?其实并非如此。偶尔的小自卑会让我们认清这个世界,不至于目中无人,给我们以前进的鞭策。自卑的“碑”绝不应是墓碑,而应是一块里程碑。不因成为我们失意人生的归宿,而应成为我们前进路上的注脚。自信的人自不必说,自卑的人应当试着换一个参考系,重新绝对定义自己的人生。
自卑与自信其实并不冲突,作为当代青年,我们要在历经自卑之后,将差距与事实深埋心底,将自信的篇章谱写在上,一路前行,时时回首,慢慢的,我们会发现碑已逐渐褪色、消解,但其承载的字迹却永远刻在了我们的心上,昭示着成长。
还没有评论,来说两句吧...