小说以阿廖沙为第一人称叙述。正如标题所述,这本小说讲述的是作者小时候的故事。
阿廖沙是本文主人公。从小便没有了父亲,有一个身材高大,但内心懦弱的母亲,有一个极其疼爱他的外婆,外表很凶悍的外公,和两个吃里扒外,不知廉耻的两个舅舅,米哈伊尔和雅科夫。
阿廖沙的童年是痛苦的,读完这本小说就会给人留下这种印象,也不禁令人思考,在那个时代这只是在无数悲痛中较为幸运的缩影,他们还能满足吃饱穿暖。读这本小说,给人一种很流畅的感觉,不知不觉中作者已经长大。
记得作者小时候的好朋友小茨岗人,作者描述了很多与他相处的画面,大多都是他被外公教训后小茨岗人替他扛打的事。忽然有一天,小茨岗人离开了,被愚蠢的信仰给砸死了。作者在这里并没有过多描述,令我有些不解,后来渐渐明白,小时候理解的死亡其实无异于去了远方。
后来母亲也跑了,照顾他的只有外公外婆,是不是还得忍受两个可恶的害死他父亲的舅舅。他写外婆是十分感人的。他没有刻画一件令他印象深刻的事,只有每日与外婆一起生活的点点滴滴。每次外公要打他,外婆站出来为他说话,当他与邻居玩在一起,她央求他们分开,当他和小偷邻居做朋友,为保护他童年的单纯,并没有告诉他其中的原委。他是在外婆的故事中长大的,作为读者,我好像也坐在旁边一起聆听这些故事,母亲为什么要走,两个愚蠢的舅舅如何害死父亲,为什么外公的脾气这么古怪等等十分吸引人。
再外婆边的日子不好过后,他也上了学,认识了他的朋友。他们一起的行为无异于读书和偷盗,他们偷来的钱,都被生活夺走了,而作者却用来买书,他也没有刻画他读书的样子,却刻画的都是如何去偷东西的场景。他们趁着夜色,躲在树后面,在同伙引开保安之后趁机抢走木头去换钱。在童年的视角看这一举动确实是有趣的,作者也刻画的十分生动,但最后终究流露出一丝丝悔恨。
最后就是母亲回来的那段时光,这次回来几乎可以说为临终关怀。她有带了一个新的父亲回来,一个风华正茂的年轻医生。就在作者以为自己的好日子要来的时候,他们要离开了,在日日夜夜的期盼过后,盼回来的是对自己毫无感情的继父,和一个思路不正常的母亲,天天被欠了债的继父殴打。不就母亲也去世了。
文章到这里就结束了。总结一下。作者的童年生活十分丰富,大多都是他所不想经历的。全文给我留下最深影响的是外公。为了家庭不会四分五裂并能继续传承下去,他倾尽心思培养阿廖沙,装作一副凶狠的模样保全家里的太平,最后沦落到无家可归。揭露了封建给人们带来的危害。
还没有评论,来说两句吧...